記憶里的年味兒,
是廣東的醒獅舞龍、敲鑼打鼓的熱鬧喧囂?
是山西的燈籠高掛、剪紙貼墻的紅紅火火?
是東北的歡聚團圓、炕上春晚的溫馨寧靜?
還是江浙的濃郁醬香、齊看社戲的傳統古老?
▲圖:太平洋@青橄欖
當城市在春節的時候都逐漸變成了空城,當記憶里的年味兒都漸行漸遠,似乎越來越難尋覓那一片適合過個傳統年的地方。而在江南,在紹興,卻仍然保留著一個充滿著傳統氣息的地方,它,就是安昌古鎮。
▲圖:太平洋@青橄欖
從臘月二十左右開始,安昌人便開始了過年的籌備,殺雞、殺鵝,沿河的老街上掛滿了當地百姓自制的臘腸、腌魚鮝等,醬香浮動,撩人腸胃。還有那十年如一日的扯白糖手藝人,糖粉飄香之間,農歷新年就這樣熱鬧而至!
今天,Feekr城市記者淡水海邊就帶你走進這個傳統的古鎮,一起尋覓江南即將消失的年味兒。
切切實實的年“味”兒
濃濃醬香,撩人腸胃
|| 掛臘味 - 江南式“牽腸掛肚”
▲圖:太平洋@青橄欖
▲圖:LOFTER@晚風柳笛
臘月一到,安昌古鎮里每家每戶都會開始制作臘腸。與蘇式、廣式臘腸不同,制作安昌臘腸除了要選用肥瘦相間的上好五花肉,更重要的秘訣要歸功于甘醇的醬油,而這種臘腸的制作方法更是上過《舌尖》。臘腸灌好后,都會被掛在自家房前的河邊通風晾曬,于是當臘月來到這里,便能看到沿河兩側全都掛滿了安昌人的“牽腸掛肚”,空氣里飄來濃濃的醬香味。這時,暖一壺黃酒酌,切一盤臘腸品,在倚河的老街愜意地享受時光更是妙哉~
|| 舂年糕 - 義取年勝年,籍以祈歲稔
▲圖:@夏利
在江浙地區,春節時一般都會舂年糕,意取“萬事如意年年高”。在安昌,如果看到大街小巷都開始舂年糕,就代表著要過年了。將糯米摻雜晚稻米磨成粉后,端到堂屋倒入石臼里,由各家的健壯勞動力輪流舂米糕,邊吆喝便打著年糕。而年幼的孩童有的在放肆自在的玩游戲,有的則眼巴巴等著熱乎乎的新年糕出爐,或是迫不及待地放到炭火邊煨烤。掰一小塊放入口中,黏糊糊、焦酥酥的口感與味道,這才是讓人懷念的傳統年味兒。
|| 裹粽子 - 將如意吉祥全裹進祝福里
▲圖:@拎一張
在安昌,裹粽子不僅僅是在端午節才有的習俗,每年臘月二十左右,各家各戶都會忙著裹粽子。這里的粽子呈三角狀,豎放著猶似三月春筍,寓意“家業筍(興)旺、事事粽(中)意”,而紅棗粽是用于祭祀菩薩,寓意“年年紅火、月月粽(中)意”。當人們將各種餡料包裹進糯米里時,也是將各種如意吉祥的“粽情”裹進去,當然這也是一個技術活,如果有機會的話還可以跟著巧手的婦人學習一番!
難以忘卻的春節習俗
原汁原味的傳統依舊發著光
|| 社戲 - 魯迅筆下別有風致的水鄉民俗
▲圖:圖蟲網@zxj770
▲圖:圖蟲網@Blackstone
談起社戲,就會想起魯迅先生文集里描繪的天真爛漫、童趣盎然的江南水鄉生活。黃昏時分擠到人群堆里,看一臺原汁原味的社戲。戲場鑼鼓喧天,極為熱鬧,時間已然倒流,空間仿佛交錯,又好像回到童年的時光,爛漫又自在。
|| 水上婚禮 - 獨具特色的烏篷嫁女
▲圖:LOFTER@依心依想攝影
在安昌,每年臘月都有一道與春節無關卻同樣喜慶的風景線——水上婚禮!水畔槳聲悠,河岸邊賓客云集,載著新娘的烏篷船在聲聲鑼鼓和陣陣鞭炮中迎接著喜慶,這是全鎮人見證幸福的時刻。按照當地婚俗,除了傳統的拜天地之外,最讓人期待的就是女兒紅的開壇,喜船上會運著滿滿的花雕女兒紅,等待著宴請賓客~
|| 越劇 - 延綿古老的越地風情
▲圖:圖蟲網@凝固時間
處于越劇之鄉,在安昌古鎮里又怎能錯過這種傳統的戲劇表演。越劇以唱抒情,各式的臉譜與華麗的裝扮都能將觀眾帶進戲曲之中。演員在臺上惟妙惟肖地演出,觀眾在臺下拍手叫好,小小的戲臺都在這樣的氣氛下顯得熱鬧非凡!
平常生活的水鄉韻味
淳樸家常中的風情
|| 老建筑 - 傳承千年的雕梁畫棟
▲圖:圖蟲網@春田花花幼稚園
一個古鎮,最不缺的大概就是老建筑了。始建于明成化年間的安昌古鎮老街,兩旁盡是明清時的建筑,到如今仍頗有當年的風情神韻。依河的老街,幽深的弄堂,凝重的臺門,錯落有致的翻軒騎樓,姿態各異的拱橋石梁,古樸的石板街路,傳統的店鋪作坊,處處是悠遠和靜謐。
|| 烏篷船 - 劃槳伐舟,徜徉水鄉的最好方式
▲圖:LOFTER@依心依想攝影
▲圖:@拎一張
來到安昌,必須坐一趟烏篷船。這里的烏篷船特色是手搖腳劃的,劃過河面蕩起漣漪,穿越在古橋與時空之間。與心愛的人一邊談笑風生一邊欣賞古鎮的風情,看陽光照耀下水波蕩漾的河流,聽老人家說說過去的故事,別有一番滋味。你會慢慢發現古鎮上這般的生活狀態,正寧靜而祥和地注入你的心里。
|| 扯白糖 - 老手藝人的傳承與堅持
▲圖:太平洋@秋山葉紅
▲圖:LOFTER@cn519 LoFoTo
從明朝便傳下來的的扯白糖手藝,到現在在安昌仍然可以看得到。粗大的糖條在扯糖師傅手里上下翻飛,自如得像在繞毛線,最后切成小塊,放入口中含著如蜜一般甜。鎮上最出名的該是陳記正宗扯白糖,陳老師傅有70多歲了,穿著白褂少言寡語,但是手法儒雅嫻熟,讓人敬羨。
|| 寶麟酒家 - 舌尖上的江南體驗
▲圖:LOFTER@Traveling.J
▲圖:太平洋@青橄欖
在安昌老街,可以去寶麟酒家坐坐,店主沈老先生也算是個現代版的“孔乙己”了,穿著藏青的長大褂,留著胡須,戴著氈帽,很有紹興的味道。一份紹興臭豆腐,一碟茴香豆,一壺紹興老酒,幾道地道的紹興菜,是舌尖上最好的體驗。
回味紹興
孕育文化古鎮的底氣
|| 倉橋直街 - 小橋流水人家的情愫
▲圖:太平洋@John
▲圖:@francoqiu
1.5公里長的倉橋直街,說長不長,卻承載過太多的記憶。清末明初的建筑、具有地方特色的臺門、青石板、濕苔蘚、烏篷船,似乎每一樣物品都在述說著這里的故事。沒有川流不息的車輛,沒有摩肩接踵的游人,漫步于此,聽著越藝館傳來的越劇聲,或找一戶酒家,喝一杯地道的紹興黃酒,才不負這里的厚重歷史痕跡。
地址:紹興市越王城歷史街區
|| 沈園 - 四季多彩的宋式小庭院
▲圖:太平洋@先生
▲圖:太平洋@淡淡的感覺
典型的江南園林風格,因陸游與唐琬凄惋動人的愛情故事而聞名,不能錯過的是用宋朝舊磚新砌成的照壁上面刻錄的《釵頭鳳》,當然這座園林本身散發的清秀也很值得一探。而到臘月時分,這里還有臘梅開放,在園林中分外妖嬈。
地址:紹興市越城區春波弄
|| 八字橋 - 恬靜祥和的舊時光
有“中國最古老立交橋”的美名的八字橋,不算是熱門景點,當然也沒有魯鎮般摩肩接踵。但在這里卻能看到恬靜祥和的舊時光,青苔斑駁,小橋流水人家,濃濃人情味,紹興柔情溫婉的一面靜靜在這兒呈現。
地址: 紹興市越城區八字橋直街東端
美食推薦
▷紹三鮮:這是老紹興每逢過年飯桌上不可少的一道菜肴,肉圓魚圓蛋餃河蝦菜心等食材,葷素搭配顏色豐富。
▷梅干菜燜肉:這是紹興最有代表性的特色菜。肥而不膩的五花肉在細細燉煮后鮮香味厚,梅干菜特有的香氣搭配上淳淳的肉汁,看著就食欲大開。
▷糟雞:用紹興著名的花雕酒烹調而成,聞起來不僅酒香撲鼻,而且吃起來鮮嫩多汁,保留著紹興獨特的味道。
▷醉蟹:將新鮮的生蟹用黃酒加上各種調料腌制等工序精制,醉蟹肉質鮮活,芳香無腥,再配上生姜,可以去寒氣。
▷油炸臭豆腐:在紹興的大街所處可見的平民小吃,與長沙黑黑的臭豆腐不同,外表金黃酥脆,里頭是豆腐軟軟的口感,在外面別忘記涂上甜醬或辣醬。
▷奶油小攀:中國版蛋撻,上面白白的像一座雪山,是用蛋清起泡沫后做成的。下面是像一只小碗,用面粉和雞蛋和混合放入烤箱制成,吃起來軟綿清甜。
▷茴香豆:記得魯迅筆下到酒館常吃茴香豆的孔乙己嗎?小小的蠶豆咸香味濃,溫一壺紹興黃酒就著一碟茴香豆吃,安安靜靜地享受這里的時光。
▷蘿卜絲餅:紹興當地人從兒時就經常吃的街頭小吃,面粉里裹著蘿卜絲,熱油中炸的金黃金黃的,稍許加些辣醬,就更美味了。
實用信息
▲圖:圖蟲網@三土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