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逗你玩”美下線的愚人節,每年的四月一號都會上演很多啼笑皆非的惡作劇。但是今年,淘寶在愚人節這天推出了全新的購物方式“Buy+”技術,而且絲毫沒有任何開玩笑的意思。初看這個名字還以為是阿里巴巴響應黨中央“互聯網+”政策的號召呢,仔細讀出聲來才真真兒地發現馬云大大的狡黠之處。VR技術一出,“剁手黨”的敗家戰斗又將被推入一個新的高潮,不少姑娘在看完宣傳片之后,就非常自覺的表示自覺已經放棄抵抗,愿意將荷包上交給淘寶。還有一些網友說,淘寶是要逼死人的節奏,不僅要剁手還要挖眼了。當然,淘寶推出Buy+的VR購物技術,不僅革新了我們的網購體驗,更讓瀕危的實體店再次驚出一身冷汗。
所謂的VR技術就是VirtualReality(虛擬現實)技術,利用計算機圖形系統和輔助傳感器,生成可交互的三維購物環境。Buy+將試圖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通過VR技術100%還原真實場景,也就是說戴上了VR眼鏡,進入VR版淘寶,就可以實現各地商場隨便逛,各類商品隨便試的購物體驗。這一秒你可以選擇去紐約逛逛第五大道,下一秒你就可以置身英國的復古集市中去,這種身臨其境的購物體驗,讓你足不出戶就可以逛遍前世界的商場。目前,淘寶計劃于四個月后正式上線該功能,好吧人類已經無法阻止淘寶敗家了。
在這樣一個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的時代,當網絡購物發展成為生活的常態,的確需要加入一些新的元素來撬動新的經濟增長點,VR技術就被大家寄予厚望,被認為是繼電腦、手機之后下一個計算平臺。自去年起,各類的VR消費級產品就相繼問世。蘋果、索尼、三星等技術大佬紛紛發布了VR戰略。而國內市場上,阿里、騰訊等巨頭也有所動作,今年的三月中旬阿里巴巴就宣布成立了VR實驗室,還特意挖來了Facebook的第一位華人工程師趙海平作為實驗室的核心成員。阿里VR實驗室成立后第一個項目就是“造物神”計劃,目標是希望聯合商家建立起全球最大的3D商品庫,加速實現虛擬世界的購物體驗。
其實阿里并不是第一個想要將VR技術植入到在線購物體驗的商家。優衣庫去年就在官網上推出了3D試衣間技術。消費者在官網上輸入自己的性別、身高、腰圍等十幾項數據之后,就可以選擇一個與自己體型相近的模特,然后只需要點擊模特的各個部位,就可以“換上”不同款式的的衣服。但是這只能是VR購物的一種有益嘗試而已,真實感欠佳。將VR技術應用到購物領域,阿里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如何快速的將淘寶上的10億商品在虛擬環境中進行1:1的復原。當然,這是工程師們該思考的問題。而我們作為消費者最關心的是如何降低我們網絡購物的失敗率,能夠真正的避免那些“有色差、手感差、材質欠佳”的購物體驗。淘寶的VR技術可以真正幫助我們了解一個商品的品質、大小,比如在選擇一款沙發時,我們再也不需要因為不太確定沙發的尺寸而糾結了。帶上VR眼鏡,直接將這款沙發放在家里。尺寸顏色是否合適都可以一目了然。
這VR技術看起來是挺洋氣挺“黑客帝國”的,讓大家的購物體驗一下子變成了新奇精彩。從技術上的角度來看,沉浸感是VR最大的優勢,體驗權也成為未來新的商品形態。而且VR購物不僅會顛覆傳統的網購模式,還會帶動周邊配套服務產業的發展,比如就會拉動一些網店裝修、網店管理等周邊服務行業的發展。但是說的這么熱鬧,VR技術到底能不能再收到想象中的效果還真的需要時間去檢驗。本來用戶的眩暈感一直都是制約虛擬現實技術普及的最大障礙。如果阿里不能夠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那么對于大部分時間都在逛淘寶的女性來說,眩暈感還真的是個致命的問題。而且打造一個數以億計的3D商品庫豈是易事?技術和成本這兩道“坎兒”可是不怎么好跨的滴。
VR購物需要讓商家和消費者都應用VR技術,商家需要對商品進行3D建模,將數據傳輸到購物平臺,而且消費者也需要購買相應的VR設備。按照當下的市場行情來計算,一張沙發的建模費用就在600—2000元之間,普通沙發的建模成本相對較低,只需要四五百元左右,但是如果是一些板式精致,有雕花、布藝的沙發的話,成本就要高得多。而且VR技術現在正處于迭代期,技術有待完善,能否在短時間內打造成熟的VR購物平臺還是任重道遠的。
至于到底VR技術會不會沖擊實體購物,我是覺得倒也不至于那么悲觀。畢竟對于女性來說,把自己打扮的妖里妖氣的去商場里轉悠,也許什么都不買,但也滿足了自己的“愛美之心”,女人是不會安于穿著睡衣、油著頭發就可以完成的購物體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