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精心籌備建設兩年的上海寶龍美術館正式開館,這座上海西部大規模的綜合性美術館占地面積達2.3萬平方米,是集中展示近現代及當代藝術的綜合性美術館,旨在“弘揚傳統文化精髓、推動當代藝術發展”,并以探尋東方文脈為自主學術視角。
開館當天,以回探東方之精神和以傳統造化再生為旨意的展覽“尋脈造山”和“百川匯流——書藏樓收藏展”也正式對外開幕,各界人士共襄盛舉,見證這一文化盛事。
01
做老百姓喜愛的美術館
從小在中國文化氛圍濃厚環境中長大的許健康先生深感中華民族的偉大和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他認為國家的強大,需要強烈的文化自信,中國人必須自信,必須要有理直氣壯的文化自信,必須提高自己對思想、對文化、對美感、對藝術的認識。
在當天的新聞發布會上,許健康先生表示:“寶龍集團作為企業,得益于國家改革開放政策獲得大力發展的機會,希望借助文化、藝術回饋社會。”
3個為館藏精品常設展廳,將系統展示中國近百年來各地區、各流派具有代表性的藝術家存世精品;
另有可容納近兩百人的演出廳及可用于舉行各類學術交流活動、小型演出的大小會議空間若干,可用于舉辦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藝術培訓和公共教育活動,承擔起對公眾審美教育的歷史責任,滿足老百姓對美、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寶龍美術館還注重藝術與生活的結合,設有西餐廳、藝術商店、咖啡廳等服務區域,呈現具有藝術感的家具、用品等,如限量版畫、T恤、書燈、絲巾等藝術衍生品。
02
首次公開展出書藏樓珍藏
隨著上海寶龍美術館的開館,這里將成為傳播民族文化和精神文明的重要陣地,現當代藝術作品、藝術思想在此產生碰撞與對話。
尤為關注的是,開館當天推出了兩個重要展覽:“書藏樓珍藏展——百川匯流”、“寶龍美術館開館展——尋脈造山”。
從珍藏展到開館展,寶龍集團專注于從中華文化中吸納精髓,不臨摹古人、不抄襲西方,承接傳統,傳播文化自信,為時代、為中華民族文化藝術發出來自東方文化系統的聲音。
多產業協同發展
寶龍集團已發展形成地產、商業、酒店、文化藝術、工業&信息五大產業協同發展的格局,并且堅持走品質化、精品化路線。
這也意味著,在其他主營產業如地產、商業、酒店旅游等項目的開發、建筑設計及軟硬件配套中,都逐漸融入了更多的文化藝術基因。比如在11月18日當天同時開業的上海寶龍藝術中心,未來將依托地產項目,逐漸推進到杭州、廈門等地,并以“寶龍藝術大獎征集展”等方式,尋找有潛力的藝術家;今年已經開業的淮安寶龍藝悅酒店和富陽藝悅酒店也都與文化藝術進行了完美的結合。
贏商網了解到,未來,寶龍將結合文化產業的優勢資源,持續完善產業鏈,把每個產業都做好、做精,給市場帶來更多高品質的產品和空間,讓老百姓更多的參與到文化、藝術中來,為提高民族文化素質、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中國夢貢獻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