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吹燈之尋龍訣》的大熱,把陳坤也再次推上熱門話題,細細看了陳坤的經歷,還有他的書,IF姐會覺得,與其說喜歡陳坤是因為他是演員、明星,不如說,是因為他是一個永不放棄面對自己、超越自己的,單純的人。
▼家庭環境帶來自我懷疑,
卻在懷疑中自我肯定與成長
1976年2月4日,陳坤出生于重慶江北區。小的時候與媽媽、爸爸還有兩個弟弟,全家五口人擠在一個只有13平米的房子里。家里的窗戶只糊了一層破爛的紙,而這層薄薄的紙外就是大走道,冬天的時候很冷,燒煤爐炭的煙都會進到屋子里。
▲因為家境貧寒,住的地方環境差,更別說能有獨立衛生間了。冬天想上廁所得走三分鐘的寒冷路去上公廁,想洗澡了得去澡堂,一毛錢一次,一星期一毛錢。
后來,陳坤的爸媽離了婚,他成為同學之間的異類,受到了同齡人強烈的排斥。漸漸地,陳坤開始走出群體的生活,走向并習慣一個人獨來獨往。
▲“小時候其實挺希望群體活動的,但那之后,我就習慣個體行為了。他們也許不是因為我父母離婚,只覺得我有時候挺怪異的。”
還是因為家境不好的原因,陳坤畢業之后被分配的第一份工作是打字員。他很快辭職了,第二份工作是夜總會服務生,而第三份工作,便是陳坤如愿以償的酒吧駐唱。一個偶然的機會,陳坤認識了重慶歌劇院的王梅言老師,并拜師門下每天去王老師家上課。
▲“自信不是簡單地渴望別人認可你,你要在內心深處覺得,我可以。這樣就不用理會別人的懷疑或輕視。”王老師是陳坤感謝的恩師,不僅教會了他唱歌,更是讓自小因家境貧寒而自卑的陳坤樹立了第一份自信。
1995年,陳坤因唱歌優秀被東方歌舞團錄用,來到了北京。第二年,一個跳舞的同事拽著陳坤讓他去陪著考北京電影學院。這種稀里糊涂陪考考上,而真正想考卻沒考上的小說情節,還真的就發生了。就這樣,在1996年,陳坤以專業課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本科。
▲也是從這件事開始,陳坤的人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一個貧寒之家的孩子,到打字員,到專業歌手,再到一名演員,陳坤不是飛躍型的人物,他是在一步一步往前走。
眾所周知,北電表演系1996級是一個明星班級。陳坤的同班同學里有趙薇、黃曉明、何琳、郭曉冬、顏丹晨、張恒等。
▲但在上學期間陳坤因為敏感而孤獨的性格,很少跟同學交流,他說他找不到跟人說話的契機,掌握不好跟同學交往的分寸。“我喜歡跟不說話的人交朋友。我害怕特別敏感的人。”
對于沒有什么門路獨闖天涯的陳坤來說,開始的路是難走的。第一次試鏡時的他就受到了很大的打擊。
▲“我看到他的眼神里充滿了不屑與諷刺,那一刻,我甚至告訴自己再也不要當演員了,過后,我卻站在天橋上,指著北京城里的萬家燈火,說,‘有一天,一定有間房,是我能住進去的。”
受成長環境影響,有點自卑但又無比要強的陳坤,雖然在路開始的地方就遭受了打擊,但他相信未來是美好的。
▼每一部戲、每一個角色
都是一段不可少的歷練
1999年還是一名大三學生的時候,陳坤的處女作《國歌》誕生了。同樣是陪著同學去面試,誤打誤撞被吳子牛導演選中飾演聶耳。
▲這部電影里的陳坤美少年氣質初露,他也是自此正式踏入了影壇。
2000年,陳坤和陸毅競爭《永不瞑目》的男主角失敗了,但是卻讓趙寶剛記住了他獨特的憂郁氣質。所以在接下來的《像霧像雨又像風》中,陳坤一戰成名,紅透了當時中國的半邊天。
▲這部電視劇現在來看依然會覺得很美很好看。
2002年,陳坤再次和周迅合作,主演了法國導演戴思杰執導的電影《巴爾扎克和小裁縫》。
▲該片提名第61屆金球獎最佳外語片,入圍第55屆戛納電影節“一種注視”單元,陳坤第一次出席了戛納電影節開幕式。
2003年,陳坤再次成為當時風靡一時的偶像劇男主角。《金粉世家》里的金燕西簡直被陳坤演絕了,玩世不恭又柔情似水的大少爺形象從此根深蒂固刻畫在了萬千少女的心中吧!(暫停看高低眉……)
金燕西和冷清秋的愛情故事能脫口講出的人還有很多吧,當年可是中央電視臺年度收視冠軍的電視劇哦。
那時候大家在現實生活中都會喊他“燕西少爺”,但其實衣食無憂的大少爺生活和陳坤的實際生活環境卻出入太多。整部片子的片酬是9萬,當時他馬上拿出了4萬給媽媽。
2007年,陳坤回到電影的創作中來,主演尹力導演的電影《云水謠》,飾演男主角陳秋水。
▲該片以年度票房第8名創造了國產愛情題材電影的票房成績,獲16屆中國金雞獎包括“最佳男主角”在內的8項提名,陳坤也因此榮獲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男演員獎。
2008年,陳坤主演陳嘉上導演的電影《畫皮》,飾演男主角王生。
▲陳坤也因此獲得了第30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主角獎。
2011年,陳坤與香港導演徐克合作,出演武俠電影《龍門飛甲》,他一人分飾兩個角色:詼諧幽默的大盜“風里刀”PK俊美邪魅的西廠督主“雨化田”。
▲"廠花"成了陳坤的另一個代名詞,妖艷起來真是抵擋不住的美麗……
嚴格來說,陳坤不是一個天才型的演員,不像周迅那樣雖然投入敬業但可以憑借天賦輕松的發揮,陳坤是一個“辛苦努力的優等生”,他會去刻意挑戰《建國大業》里的蔣經國,《讓子彈飛》里的胡萬,《建黨偉業》里的周恩來。為了更好的表達人物的內心,學著用不同的嗓音發聲,一個一個眼神去揣摩,去練習。
他這樣評價自己在《讓子彈飛》里的演出:“去劇組之前我給自己定了個目標,只要30條之內導演喊過我就算贏。我是毫無雜念地把自己交給導演。”
在拍攝《尋龍訣》時,陳坤也曾要求導演把自己吊起來,“如果站著表演,不能達到我的整個瘋狂、紊亂的極致”。他在空中整整吊了一天,嘗試去觸摸對自己而言足夠極致的表演。
最終,他成功了。
在陳坤的演藝生涯之中,他走過彎路,迷失過方向,出演了一些看起來有點莫名其妙的角色,但最可貴的是,當他遭遇到失敗、挫折時,也從沒有決定放棄,而是堅持往前走,或者,停下來歇息一段時間,再堅持往前走。
▼無論和解或者抗爭,
人總要去面對自己最難接受的一面
陳坤曾經說他喜歡“寵辱不驚”這四個字,因為“我從小就是被辱大的”。貧困的成長環境,起起落落的演藝之路,陳坤嘗過甜卻也吃過更多的苦。
陳坤是一個非常矛盾的結合體,他從來不否認自己自卑:“我是很自卑的人,沒有覺得自己帥。”(IF姐想說坤哥你真的很帥了……)但是他骨子里卻又都是孤傲。
在北影讀書期間,同班同學趙薇大二的時候就演了小燕子紅遍全中,還是默默無聞試鏡屢屢失敗的陳坤感受到身邊的同學的變化。他反問自己“為什么像我條件這么好的人,生活卻如此糟糕。”
▲自卑的心理讓他一度想改行,但是同時間在內心碰撞的欲望和高傲又讓他堅持了下來。
“我是一個心里非常急的人,我對許多事情的欲望很高,但是我的媽媽和身邊的朋友經常告誡我:欲速則不達。他們說那種著急對成事沒有多大幫助,只會增加你的虛榮心。所以我能沉得下來,并不像外人以為的那樣沒有欲望,其實我是一個很有欲望的人,我記得有一句話叫“有欲則剛”,所以我就一直在等待。”
▲在陳坤的身上,深深體現著一種“自卑的驕傲”,也正是這種多方面性格柔和在一起的因素,才形成了這樣一個有著獨特氣質的陳坤。
也許正是因為渴望成功而又害怕成功,陳坤在最光鮮亮麗的時候卻憂郁心理加強。“我整夜整夜地失眠,厭世、悲觀,覺得人生沒有意義。有幾次我靠近窗戶,差點跳下去。”
這樣的感受是一個少年對突如其來的名利最現實的恐懼反應。
在《忽然就走到了西藏》一書中,他對自己描述的更為直接。
我是一個對自己很嚴苛的人,很多時間都在自我修正。每做一件事,會一遍遍不斷地推翻,然后再重新樹立起來,推翻無數次。
比失敗更難以接受的,是我在這個過程里看到自己的“無能”。原來我既沒有過人的智力,也沒有超常的才華,既沒有牛逼的眼光,也沒有穩定的判斷。這種對自我的否定折磨了我很久。
這種從自卑開始的,連續自我否定的習慣,可能很多人都會有,但是陳坤從沒有放棄去磨練一顆更為強大的心,從多年前到現在,他在不斷試著從反反復復的自我掙扎中跳脫出來。
▲當你感到自卑,不要沉浸其中,站起來,去做事,做讓你更喜歡自己的事。IF姐覺得,這是陳坤用行動教會每一個自卑的人的事情。
多年前陳坤被問起夢想時說的是“我希望做一個偉大的演員”。許多年過去了,陳坤的答案卻變成:“我就想成為我自己想成為的人。”這是他的修行,也是他的成長。
他從2011年開始發起一檔心靈建設類的公益項目《行走的力量》。“號召人們通過最本能的行走,在行走中安靜下來,與自己的內心對話,獲取正面的內心能量,并將正能量傳播給他人。”
從西藏到青海,從喜馬拉雅到拉薩,陳坤帶著參與者們爬過高山走過激流,不僅可以抬頭盡情地呼吸大自然,更是完成了一次又一次與自我內心的對話。
今年的主題有些不同,定為“青年夢想計劃”,意為有夢想的青年人提供他們急需的平臺。五年走過,陳坤在跟隨自己的內心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而在這五年里,這些一步一腳印的星動,也受到了很多明星好友的支持。
“我脾氣暴躁,但是我依然感恩,我說‘清貧是什么,是不被太多欲望困擾’,不是說我要做一個清貧的人,我就要把我所有的資產分散出去,而是拿著這些資產做一些有意義的事。保持一種清貧的內心,是特別難的事。”
這是陳坤堅持做公益的原因。
除了做自己做公益,陳坤在自己的事業上也是如日中天,他是公認的時尚先生,雜志大片拍到手軟。
出席活動帥氣到不行。
他可以美如畫。
也可以是時尚達人。
但最多的,還是那個已經逐漸學會,無論何時何地都一定要做自己的,有著高低眉又搞怪的陳坤。
隨手一查搜索引擎,你就會發現,“自卑”下面第一條內容就是“如何戰勝自卑”。IF姐也曾經經歷過自卑的階段,深知“必勝法”是多么有吸引力的主題,但是,也許必須承認,自卑并不是一個可以輕松“戰勝”的心理障礙。很不公平的,對有些人來說,自卑可能從來不是個問題,或者是個可以很快超越的困難,但對于更多人來說,自卑和自我否定可能是一個終生的心魔。
就像IF姐曾經說過,安全感并不是確保生活永無任何困難,而是確保自己有能力面對任何困難。對自卑來說,也是一樣的。在這點上,陳坤不是個完美的偶像,但卻是個更為真實的榜樣,他在不斷去證明,每個人都有能力和可能性,通過成長和自我接納,成為更讓自己欣賞、喜歡的那個自己。
最后IF姐想說:在困難阻礙面前,唯有去面對、做事、踏踏實實往前走,才能為我們自己,磨練出更為強大的心。而這顆心,你絕對值得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