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說:“道之為物,惟恍惟惚”,但其中有形象,有實存,有真切的精神,也有虔誠的信奉。從無垠無盡的宇宙,到方寸之間的表盤,時間之道亦是如此。
香港著名鐘表收藏家佘宗明先生曾在《認識腕表的第一堂課》里寫道:“鐘表是很偉大的發明,掌握時間就等如掌握世界運轉的秩序。那是天文,是宇宙乾坤,是天道。以前制作時間歷法的工作是由欽天監負責。他是皇帝與上天溝通的橋梁。天子固然受命于天,大地上發生的任何事都可以在天上找到指引,上通天文就等于下懂人間禍福,而能夠反映天道運行的時計,就是通天的渠道,就是可以與自然溝通的儀器。東漢的張衡早在約公元一世紀便已發明了渾天儀,已經懂得利用力學和齒輪來反映自然規律。而時計對整個西方文明更重要的意義在于它揭示了宇宙的規律。這個世界是可以預測的,是有規有矩的。”
因此,“時計是很偉大的發明,制表是很嚴肅的科學,以前的人都本著這種敬畏的心,把它變成小小的飾物。不管是多復雜的懷表和腕表,不管有多精致的琺瑯和寶石裝飾,制造的人和購買的人都知道那只是小玩意,明白到那只是蒼穹的縮影,是一座精確時計的袖珍版,背后有更深奧的學問和更深厚的文化底蘊。”
由此說來,腕間時計不僅凝聚匠心,也是宇宙與時間之道的精巧縮影。看似深奧的“道”,其實正在腕間與你時刻相伴。
所以,“道”并非高深莫測。當我們討論它的時候,也不妨以人們喜聞樂見的方式來進行。比如,7月3日上映的電影巨制《道士下山》便試圖從民國江湖中窺見“道”的含義。
電影講述了不諳世事的小道士何安下,在民國的亂世中,相會了形形色色的人,經歷了錯綜復雜的事。用導演陳凱歌的話來說,“他是電影中向世界發問的那個人”,歷經了與這個紅塵世界的矛盾與沖突。至于他領悟了怎樣的“道”,電影說:“不擇手段是豪杰,不改初衷真英雄”;電影說:“不離不棄,不嗔不恨”。
而談及電影中形形色色的人,其中有兩位也可謂是浪琴表“不改初衷,不離不棄”的老朋友。優雅形象大使郭富城與林志玲分別在片中飾演太極高手周西宇,以及最重要的女性角色玉珍。
陳凱歌說,片中的郭富城“看見了萬物凋零,懂得了慈悲”,“不改初衷真英雄”說的便是他。而林志玲則如“馥郁芬芳”的花,憑借最認真細致的態度獲得導演對演技的贊譽。或許片中角色的“道”各有不同,但力求做到最好卻是兩位演員所共同持有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