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前,大多數人旅行還僅限于開闊眼界,欣賞美景,享受心情上的愉悅。而今天,更多的旅行者開始通過旅行去追尋精神上的滿足。不管從哪個層面考慮,旅行的最終目的都在于尋找內心的快樂。孟子提出的“獨樂樂不如眾樂樂”,闡明了快樂的深層含義,真心付出,與人同樂,才是真正的快樂。公益旅行將自我與利他的快樂有機結合,通過力所能及的付出,實現著旅行與公益的雙重價值,是旅行的精神升華。
公益旅行源于歐美國家,隨著公益理念的滲透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國內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公益旅游的行列當中。比如“多背一公斤”、“天堂電影院”、綠色江河發起的“帶走一袋垃圾,呵護長江水源”等活動。這些活動都是強調通過旅游者與當地需要幫助的人進行面對面的交流,了解他們的需求,了解當地的民俗民風,強調平等與互助。
現在大多數的公益旅游,大部分都是由某個機構發起、組織一些有愛心的人去到某個地方進行捐款或者支教活動,或者是旅游公司做一些到山區去發放物資或者捐款的安排。如今的公益旅行很多會通過深入體驗和挖掘當地的生態、文化、民俗等資源,幫助當地社區再造,幫助當地人脫貧。這種形式的旅游,能提升人的幸福和愉悅感,同時也解決了一些社會問題,拉近了城市與鄉村、不同地區和區域間人們的心理距離。
中國有許多像是時光邊緣的村落,它們有著自己低聲吟唱的故事,“遠近”手藝之旅希望能延續村落的壯美,通過在此食宿,學習村落手藝,為這里帶來經濟收入的同時,更讓當地樂意傳遞本民族的民俗文化。旅行地點是云南省玉溪市新平縣戛灑鎮哀牢山麓,有花腰傣村落之土鍋寨、南堿村,以及哀牢山中之耀南村。